赵天晓:弘扬民族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社会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 赵天晓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结根在贵州,蠲[juān]疾传古方。”“复有金玉音,焕如龙凤章。”今天,我们相聚在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多彩贵州石阡,参加温泉文化节和夜郎高峰论坛,共谋建设夜郎文化新形象、构建地域文化新理念、铸就传统文化新辉煌。这是我们贯彻落实我党19大会议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是坚持地域文化创新发展、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在此,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六年前我第一次到贵州,之后几乎每年都有机会到贵州来,或踏寻先烈的足迹,或参加当地的活动,或工作调研。贵州的发展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近年来,贵州坚持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发展之路,是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的示范,是精准脱贫、决胜小康的示范区,也是践行民族特色文化的示范区、建设文化强省的示范区。国家先后在贵州设立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如今,昔日人们心目当中落后的贵州正在引领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正如总书记在参加19大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所说:“贵州取得的成绩,是党的18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今天,我们以“文化引领 产业推动 融合共享 创新减贫”为主题,举办文化节和首届夜郎文化高峰论坛,对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显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们已经从站起来、富起来,发展到了强起来的新历史阶段,“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是需要着重强调的。总书记在故宫与特朗普讨论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断流的并且历久弥新的文明,就充满了自信。而且传统民族文化贯穿始终,与时俱进,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发挥着基础地位和根本作用。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这一论述,着力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地位、根本作用。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中国的现实土壤和历史传统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可能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认为后者是前者的基础,体现出我们党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体现了尊重历史传统的正确态度。中国社会主义必须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必须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总书记提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可以说是传统美德、政治理念、社会理想、民族精神方面的根本要素,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我们要“强起来“,标志是什么,是综合国力,是经济的全面开放,是技术、企业、人员、投资走出去。更重要的是,文化必须走出去。相对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还未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影响力。撒切尔夫人对于中国和平崛起曾有过评论,大意是中国靠输出产品崛起并不可怕,而西方输出价值观才最有力量。 现实,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依靠中国崛起这个国际经济政治形势,文化走出去成为一个真实的实践问题。2002 年11月,党的16大报告中强调: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文化建设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文化走出去正式作为国家“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来。之后,一系列的重要文件中(比如在党的16届4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于文化走出去的内容、途径和渠道以及模式创新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表述。《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统筹对外文化交流、传播和贸易,创新方式方法,讲述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特色,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听清听懂中国声音,不断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使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上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 党的17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强调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既是塑造国家形象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亦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切实考察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也是有效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工作。19大报告强调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近些年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命题也格外引人注目。传统文化也在助推文化“走出去”,是文化走出去的基础组成部分。对于一个民族而言,传统意味着是传承与独特的民族身份,而对于国际公众而言,传统文化也是中国的标识之一。一项针对 51 个国家405 位外国意见领袖的问卷调查显示,奥运期间,外国人最想感受的中国国家形象要素中文化要素名列第一,远高于社会、政治和经济要素,占 77.8%。文化贸易、文化交流、文化外交是文化走出去的几种主要方式。我们看到在传统文化在文化交流、文化外交、文化贸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国政府自2004年开始,开始系统的在全球推广语言和文化,以设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形式对外传播中华语言和文化。根据汉办统计,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再比如,这几年文化部门利用春节等重要节日,举行文化交流活动,在海外形成了春节品牌效应,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在文化外交方面,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可以有效展示国家形象以及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次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游览了故宫三大殿,观赏了珍品文物展、文物修复技艺展示,还在畅音阁观看了《梨园春苗》、《美猴王》、《贵妃醉酒》等精彩剧目。文化因素在这次特朗普的中国之行中意义深远。而2015年,习主席访问美国时,曾在塔科马市向林肯中学赠送了《红楼梦》、《唐诗》、《宋词》等中国古典书籍作为礼物。在文化贸易方面,唐三彩、青花瓷、彩绣、织锦等传统文化产品在海外也有一定的销售。 19大报告突出论述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的具体举措。在新的历史时代的起点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底色的“精神高地”,激发更多的像夜郎文化等多彩贵州民族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大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群众通过获得感来坚定文化自信。为此,我提出以下三点具体建议: 一是深入挖掘、合理利用、共享品牌、共同开发。总书记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三个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里既强调了传统文化的积淀,又强调了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夜郎文化是贵州及相邻省区市相关地域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它也是这些地方多民族文化共生共荣、一体多元的文化,是多彩贵州神奇靓丽的一道风景。跟许多传统文化一样。品牌竞争等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和蔓延,导致在挖掘、保护、开发、利用这笔文化遗产时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我认为应该学习借鉴一些传统文化如黄帝文化的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所涉及的陕西、河南、浙江等地各有侧重,各自分工,共同合作开发黄帝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刚才田县长、马主席也介绍了一些情况。包括石阡在内的夜郎文化圈的广大文化工作者一方面积极地挖掘、搜集、整理、阐释、创新转化夜郎文化,同时又通过专家座谈会等形式达成省内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我们更希望在全区域内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共同构筑“西南大夜郎区域品牌”,探索形成夜郎文化共同体,以文化为动力,助力西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 二是加强内容创新。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最为突出领域之一。因此,文艺生产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应更加凸显文艺创作的内在需求。深入挖掘夜郎文化乃至多彩贵州民族优秀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民族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加强网络文艺内容建设,充分利用网络传播新技术,在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满足网民需求,放大主流声音,创新开展对外传播,讲好贵州和中国故事,推动网络强国建设,助力中国梦。 三是把握传播规律。要充分发挥文化节和文化高峰论坛等活动的传播和引领作用。更要把握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点和大众传播规律,积极推进文化传播的理念、内容、技术、应用、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周易》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把握民族文化传播特点,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以喜闻乐见的民族表现形式使其通俗化、普及化,凸显凝聚中华文化与时代精神的中国品格,催生立足民族和放眼全球的中国气派,推进中国文化的和谐发展与全球传播,增润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上下而求索。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担当与历史使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愿与各界人士加强协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